农产品电商很难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具有鲜活性。因为这个鲜活性,随即就带来包装、物流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对供应链的质量提出了要求,而且也对时限也提出了要求,更重要的是成本也不能太高。但事实是,生鲜供应链难倒英雄,一些生鲜电商惊呼伤不起。摆在现实面前的两难抉择是,如果不向前进,不搞供应链,则根本无法保证供应链的品质,消费者不满意;如果搞供应链,则成为重资产,占用的资金很大,回报的周期很长,对融资是极大的考验。
上面还是企业的问题,而要放在一般农户,更没有实力搞什么供应链,好多地方都存在望洋兴叹的现象,手里握着好的农产品,就是没办法卖出去。指望生鲜供应链的突破肯定还需要时日,当下还得想一些别的办法。
于是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把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突破鲜活性这一个根本缺陷,也就实现了标准化,也容易实现品牌化,可以常年四季在网上销售,对供应链的要求还有供应链的成本都会大幅下降。
比如说安徽砀山的黄桃罐头在微商上是很厉害的。我看到一个数据,2016年安徽砀山的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大概有十个亿,其中约八个亿是黄桃罐头。为什么黄桃罐头实现了砀山电商的迅速崛起?里面有几条原因:一个是赶上了消费风口,人们想找到儿时的记忆,让消失了近20年左右的黄桃罐头又“重出江湖”,引起了大家的竞相购买,成为流行的网货;另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所有搞黄桃罐头微商的,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工厂,而是采用工厂定制的方式销售自己的网货;同时,农特微商体系的成熟也成为重要推动力。当黄桃这种不太好储藏运输的新鲜水果,变成可以长期储存的黄桃罐头之后,加上传统加工企业的支撑,在网上销售就容易得多了。
无独有偶。在四川的仁寿县,他们在网上大搞枇杷节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把自己的枇杷加工产品推一推。因为枇杷这种水果时令特征非常明显,上架货期也就是20多天,20多天卖完之后卖什么?县上有一个加工厂,加工枇杷露,罐装起来,可以常年卖。看报道说,他们在和京东开展网上枇杷节活动的时候,采取半买半送的方式推广枇杷露产品,结果很快枇杷露做火了,最高排名京东饮料销量第一名。枇杷露火了之后带来了几个良好的效应:一个是为应季卖不掉的和一些商品性比较差的枇杷解决了出路问题,第二个是拉动了经济,增加了税收。网上卖枇杷主要是农民增收,可是网上卖枇杷露,那就是工业产品上行,不仅能间接带动农民增收,而且还可以增加县上的税收,间接带来产业集聚、就业增加等连带效应,可以说综合效益比较明显。
所以,在大家普遍想把产自田间地头的原生态农产品搬到网上且面临诸多困难的时候,思维不妨变一变,多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下一些功夫。只要能加工得下去,就能把季节性的鲜活农产品变成常年可以销售的工业产品,也可以把单一的农产品变为丰富的系列食品,增加了消费者的可选择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标准化的工业品在上行的时候,困难就会小得多,容易打开局面,这也算是农产品电商在供给侧方面的一些改革吧。
|